• 日期:113年04月26日
  • 今日人次:14108
  • 總人次:44581271

跨域、跨國、跨世代,「給阿媽的一封信」啟動「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促成千位學子尋根之旅 高雄市國教輔導團、教師研習中心與勝利國小團隊,於21、22兩天在勝利國小舉辦「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畫」共同備課研習,現場藉由學子與阿公阿媽尋根之旅的紀錄創作,喚起親情與在地文史的包容,吸引百位各學科教師到場參與。 參與教學計畫的勝利國小學童,現場帶著自己的阿公阿媽共同與會,場面溫馨感人;教育局長范巽綠肯定「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具深化世代聯結的功能,並能透過教師的教學引導,真正落實於學生的學習,以深度紀錄家族親情,並擴及為在地文史的理解與包容。今天參與的學員廣跨國小、國中、高中職三個學習階段,更有澎湖縣鎮海國中校長帶領學校團隊跨海取經。 「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畫」是從新銳導演陳慧齡2008年開始拍攝的「給阿媽的一封信」紀錄長片中,所延伸出的教學及展覽計畫;為了落實這個計畫,陳導與多校教師合作,邀請年輕學子以家族記憶為題材進行創作,並長期跟拍他們的尋根之旅,近十年來已有20多位教師、2100多位學生參與,橫跨各個學習階段、學科領域,取材已跨出國界。本次研習第一場課程,即是「給阿媽的一封信」初剪片試映會,陳慧齡導演特別遠從法國越洋錄製一段影片,向研習教師表達她創作紀錄片的初衷,宏觀的想法與教育熱忱,十分令人感動。 這次擔任研習主要規劃者的勝利國小李思瑩老師,將電影內涵轉化為國小階段的課程樣態,從2015年12月開始,邀請校內八位老師組跨領域研發「不老的回憶-溫煦的風景」主題課程,帶領勝利國小五、六年級約300名學生與家族成員進行交流,並延伸至鄰近果貿社區居民做訪談,再引導孩子用文字、影像、繪畫等方式進行紀錄與創作,並用校慶期間舉辦教學成果展;在這樣的課程中,孩子們第一次好好地與長輩交流,也因發現自己的家族史,而更瞭解自己的樣子,許多孩子在課程中,因為思念逝去的爺爺奶奶而痛哭流淚,回家後變得更加珍惜與父母長輩的相處時光。 另外在兩天課程中,擔任講師群的國中國文教師的馬向忠、高中美術教師的劉葵蓉等,都是以「島嶼的集體記憶」為主軸,運用不同的學科專業設計實施課程,並擁有成功教學的經驗的教師,目前他們皆與勝利國小團隊共同組成跨領域社群,持續深耕課程;還有早在十年前就帶著孩子拍片紀錄家鄉的美濃國小馮志仁老師,更將課程接軌新南向議題,帶領孩子採訪印尼籍的母親,讓孩子更加了解母親的原生背景,教導孩子體認台灣兼容並蓄的能量,而印尼籍的母親也藉由一段自錄影片,表達對參與課程的深度感謝與認同。 值得一提的是,兩日研習的午餐,主辦單位精心邀請到明星主廚江舟航,以台灣不同族群、地方的食材為發想,運用高雄在地的土產,設計符應「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精神的餐敘菜單,讓與會學員藉由飲食體驗擴大視野,瞭解在地文化的理解與發揚,不但可以透由學科知識,亦能透由各種生活樣態,被傳承與保存下來。 研習中除教學經驗分享外,亦規劃多場次的跨領域共同備課實作,帶領有意願的教師投入課程設計。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戴淑芬、以及教育部中小學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的執秘吳林輝、組長李文富皆全程參與,戴副署長表示,十二年課綱實施在即,跨領域課程或主題性課程的推動,將來會是學生展現學習素養的最佳場域,更是學校發展校本特色的最好途徑,而高雄市藉由「島嶼的集體記憶」所發展出深具規模的跨領域、跨年段共備型態,的確值得被學習與推廣。 范巽綠局長表示,高雄囊括山、海、河等多元地貌,更擁有閩南、客家、眷村、討海人、原住民、新住民等多元家族文化,是最能廣義詮釋「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的城市,她也期許高雄能成為一個起點,未來與陳慧齡導演能有更多的合作,建立跨縣市課程設計團隊,將「島嶼的集體記憶」發展為台灣特色課程,讓每一個台灣的孩子,都能透過學習引導,體驗世代的深度交流,並內化成面對世界舞台的底蘊與力量。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