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113年04月26日
  • 今日人次:13788
  • 總人次:44580951

高雄市教育局推動行政減量具體措施,即刻行動,讓學校教育回歸教學專業 全國縣市發聲拒絕教育部統合視導,高雄市教育局今天(13日)表示,教育局將原本細項指標共544項刪減為365項,刪了179項,減幅近33%,具體提出包括刪修統合視導指標、調整訪視方式、品質與統合資訊平台、改進學校行政專責制度等方式,將於明天(14日)教育部召開的全國討論會議上,提案建議高雄市學校行政減量具體措施。 高雄市教育局為審慎評估教育部統合視導各項指標合理性,於104年10月1日邀集大、中、小型學校校長、第一線行政人員與各相關業務科主管,召開統合視導指標項目減量會議,針對統合視導各細項指標逐項檢視,將原本細項指標共544項刪減為365項,刪了179項,減幅近33%。共同評估各項指標之必要性,透過多次的討論,達成對學校行政人員有感的實質減量,會議決議將正式向教育部提出建議,期能減輕學校行政負擔,提升校務運作效能。 另高雄市教育局為深入瞭解學校校務之實際運作,已於10月初起安排各業務科專員、股長級人員進駐學校一日進行體驗,以增進對學校業務互動與溝通機會,傾聽校內行政人員心聲,期能達成行政工作流程簡化、業務減量之目的。 高雄市教育局自100年起即體察評鑑工作對學校造成極大負擔,開始進行評鑑項目減併檢討,104年完成檢討,已將原有之50餘項訪視評鑑項目減至目前之14項。 高雄市教育局向教育部提出的具體改善建議包括(一)具體刪修統合視導指標(二)調整訪視方式與品質(三)統合各項相關資料平台(四)改進學校行政專責制度; 同時高雄市教育局將優先啟動行政改革措施,讓基層有感的作為,包括: (一)有效轉化評鑑指標:重新檢視各項評鑑指標的數量,將建議教育部應刪減的評鑑指標做為參考依據,具體大幅刪減對基層學校的評鑑要求,未來將從「法定必辦」、「教育效能」、「學校本位」方向形成檢視指標,去蕪存菁,有效精簡非必要的指標。 (二)廣泛宣揚教育方針:區分不同規模學校等級,分為大、中、小型學校,制定不同程度的行政評鑑要求,務必讓各類型學校在有限人力做最合適的發揮。 (三)建構大數據系統平台:著手進行大數據資料庫的建置及整合,以服務學校行政資料保存,及提供多方承辦人可即時進行統計與分析資料的大數據資料庫,並可進行預測,形成政策。 (四)釋出決心階段改革:落實課程計畫的執行,提早確認行事曆,建構簡明的課程推動平台,著重於實質進度、重要活動規劃、節數設定、校本課程、特定議題或活動融入等方面,將自主權歸於學校自行負責。 (五)培力學校領導人才:重新檢討學校領導人才的培訓方向,以系統性培訓,就局端、校長分工群組等,形成工作圈,並採定期、初階進階等研修,落實區域協同工作群組的互動與相互支持、檢視等。 讓學校能回歸課程主體精神,提早確立年度學校行事曆,政策宣導事項以不同層次融入課程計畫、強化校務自主管理,將課程計畫的自主權歸於學校、以漸進實驗教育精神的方向,鼓勵其在課程綱要總架構與法令範圍內自由發揮、明訂行政業務規則,討論誠實、效能及成就感的行政文化可行性,避免重新建構資料的繁雜性並著重發展實踐校本特色。 高雄市教育局表示,為減輕學校負擔,於103年全國局處長會議提案獲教育部承諾「統整訪視及評鑑項目,以2年為期,每年至少將指標各減量15%」,部長也多次承諾兩年至少減量30%,但承諾均未具體兌現。且教育部已公布今(104)年地方訪視指標,共有23個大項目、203個一般項目、9個列為扣積分的非常項目、544個細項指標。並援例於12月開始進行評鑑,綜觀目前公布指標待改進之處有:(一)形式大於實際(二)指標與資料重複要求(三)系統平台有待整合(四)計分方式與現實狀態衝突(五)提報資料過於繁瑣…等,完全無法回應各縣市之減化要求,且無具體暫緩的前置作業,令地方無所適從。 教育部以監督人民納稅錢的執行品質之名,是否就該設計出不符比例原則的業務要求?只求堆疊成山的資料,而不管基層因此而導致的專業倫理逐漸崩解,行政效能不彰,該有的視導機能被無用的資料數據取代。學校主要功能是在教學,用心照顧學生,妥善且有效率的達成教育理想;而教育行政機關則就政府政策方針,提供最佳的支援,輔助與引領基層學校有效達成教育目標,提升國民素質,如此良善的合作與循環關係,才是促使臺灣競爭能量不斷提升的重要關鍵。高雄市教育局將於明日教育部召開的全國討論會議,將學校行政減量具體措施提案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