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期:114年11月19日
- 今日人次:74605
- 總人次:59736737
|
科展的常勝軍,仁武高中國中部奪全國中小學科展國中組第一名
今年全國第62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成績揭曉,高雄市成績耀眼,其中代表本市參加的仁武高中國中部更是成績輝煌,有兩件作品獲獎,分別榮獲國中組地球科學科第一名、國中組生活應用科學(二)第二名,並奪得學校團體獎國中組第一名、TDK基金會特別獎第一名。
仁武高中國中部近年來在蘇毓智老師及林姝君老師的指導之下,屢獲全國科展佳績,在去年第61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學校兩件優秀作品代表高雄市參與全國賽,分別榮獲:國中地球科學科,榮獲全國第一!及國中生物科,榮獲團隊合作獎!
今年更是上一層樓,以「梅來演趣,探討台灣梅雨季之大氣流型轉變」為研究探討主題,國二參與同學:劉士寬、高笛祐、徐巧瑄等,榮獲地球科學科第一名,其研究目的在於為了更了解梅雨這天氣,梅雨是台灣的重要水資源,透過分析以及模擬,了解顯著降雨的部分,達到研究的目標。研究方法是透過觀察過去13年來,每年5-6月梅雨季期間,逐日地面風場天氣圖,發展出流型的分析方法,觀察台灣附近的風向,統整出各種流型,歸納出顯著降雨與流型之間的關係,並且透過不同密度的流體,成功模擬出滯留鋒的結構,期待未來能有效預測致災型梅雨的發生條件。
另以「通風報蕈,畸不可失—發展食用菇類之型態變異栽培技術」,國二參與同學:陳彥勳、周家為、陳紹齊等,獲得生活應用科學第二名,其研究目的在於希望找出黑暗及通風與否,是否導致菇類有不一樣的型態變異,使扭蛋菇的價值提升。過去的菇類研究中,普遍認為菇類培養時,畸形化就是「不好的」,且未曾有人探討過畸形菇,但其實金針菇、鹿角靈芝都是畸形化後,反而更加具有經濟價值的例子。他們反其道而行,使用逆境來栽培食用菇,使其不只可以食用,也可以拿來觀賞,並配合將食用菇微型化的「扭蛋菇」,將研究商品化,期望未來加以推廣。
指導老師蘇毓智說,帶領孩子從事科展研究是一件非常勞心勞力的事,但看到孩子們有所成長是令人非常開心的,從尋求有興趣的孩子開始,集思廣益擬聚研究方向,訂定主題,再動手操作,從做中學,失敗了再思考錯誤的環節,經過一而再的修正,終於獲得研究的成果。
校長余忠潔肯定的說,學校老師的付出,孩子的努力,終究獲得傑出的表現,在研究的過程中,參與的師生是沒有假日的,平常日需要上課教學與學習,只能利用課後時間及假日在實驗室從事研究,他們一路走來只能說是默默耕耘,終獲甜果。感謝仁中老師們辛勞的付出,讓孩子們可以獲得多元的發展,也受到地方的肯定。
01.jpg
002 (1).jpg
002 (2).jpg
002 (3).jpg
002 (4).jpg
002 (5).jpg
002 (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