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114年06月20日
  • 今日人次:26657
  • 總人次:55012996

高雄市2018年「小校教育翻轉在地」溪洲、三埤、忠孝國小赴日本國際教育旅行-高雄・栃木~港海山村「台日常民生活」見學交流 溪洲、三埤、忠孝三所國小結盟申請2018年小校教育翻轉在地「高雄・栃木-港海山村台日常民生活見學交流學習計畫」,三校師生共29人於日前(5/15-19)赴日本進行國際教育旅行,活動結合高雄獨特擁有的港海山村城市特性,有「港」的鹽埕區忠孝國小,「海」的路竹區三埤國小,「山村」的旗山區溪洲國小,期待在港海山村的聚落生活文化中,以「存活的表現」、「"物"的生產與交易」面向中,前進相似的生活智慧累進的場域中,尋求見學與交流的實質學習意義。 依此特性選擇日本關東地區,擁有類似港海山村城市特性的東京-栃木地區,作為見學交流的目標區域,並以小山城東小學校為教育參訪交流的伙伴學校。本次參訪主軸是透過建構、詮釋與傳遞的方式,將在地的常民生活與田野story,傳遞與分享到國際,以實現在地全球化的目標。在地主題具獨特性,有多元文化美學的可欣賞性,當然分享主題的載體也具獨特性,「媒介」與「演繹人員」可以是呈現地方內涵的主角,期待孩子透過不同的常民生活,能產生廣角生活視野,深入學習主體,習得生活智慧,進而分享傳遞多元文化。 溪洲國小在本次交流活動主要以紙芝居(かみしばい)說書人的方式,演出旗山溪洲天木宮蝴蝶仙子救茄冬樹的舞台劇碼,也以日本常民生活宮廟、祭典的相關事務作為本次交流活動的重點。孩子們事前花了約莫三個月的時間,從故事的田調、撰寫劇本、分鏡、排演、服裝、道具製作等,期待能將溪洲在地的常民故事分享給日本友人,事前充分的準備果然博得滿堂彩,小山城東小學的孩子們,透過簡單的日文字幕輔助,在小演員豐富的肢體語言與到位的表情中,領略了故事的內容,無不隨著故事的進展,露出時而欣喜時而驚慌的入戲表情,可說是一次成功的地方學分享外交。 其次,為認識高雄旗山與日本常民生活宮廟、祭典的差異,孩子們事前也針對溪洲天木宮vs日光東照宮的見學主題,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與準備,因此到了日光東照宮,舉凡魔除の逆柱、三猿典故、眠ソ貓的寓意,都在親眼的見證之下,獲得了驗證。非常欣喜的是,參訪過程恰巧欣逢德川家康的後裔舉行一年一度的春季例大祭儀式,也讓孩子雀躍不已,顯然做了功課的仁輔興奮的說東照宮主要祭祀德川家康,看到了馬廄上有三隻猴子,一隻摀住眼睛、一直摀住嘴巴、一直摀住耳朵,意思是非禮勿視、勿言、勿聽,真是有趣極了!趴在屋簷上的眠貓,正面看是在睡覺,面對旁邊的鳥雀,象徵和平,但從側面看,面露陰險,覬覦旁邊的鳥雀,可以看出德川家康的心機,真是寓意頗深! 旗山溪洲是個宮廟很多的聚落,因此廟會儀式眾多,孩子們在東京著名的淺草寺,參與了活動中各町神輿連合渡御的遊行活動,傳統慶典熱鬧非凡的場面,讓孩子有了多面向的常民生活體驗。有點害羞的亭君看見了遊行隊伍中穿著丁字褲傳統服飾的男丁,直呼幸運。 三埤國小五年級的君謙同學,克服前一天暈機的折騰,流利的利用日語把學校三年來推動「小校教育翻轉在地」的成果,介紹給城東小學校的師生們,令他們驚訝不已。饒富生命力的虱目魚養殖、空拍的螺絲產業聚落、王爺信仰的社區文化以及三埤國小校本閱讀、藝文的混齡教學、雷射雕刻的科技實作與社區踏查學習的特色成果,都讓日本的師生們印象深刻,也對高雄教育的多樣性與生命力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同時,今年獲得全國創意偶戲比賽優等的學生們,也分享了高雄在地的傀儡偶戲,在喜氣洋洋的小獅子開場下,學生精巧操作提線戲偶,利用藝術的表演拉近與日本的學童距離;接續的台灣結婚節慶的戲目,傳達台灣的民俗典故與戲曲之美。四年級的惟同小朋友,克服偏鄉小校學生木訥害羞的個性,落落大方的以傀儡戲偶操作高難度的台車演出,精湛技巧贏得許多日本學童羨慕的目光。 在日本生活的見學,讓三埤學童有了寬廣的視野。鬼怒川溪流的水域活動與引水養殖,對照三埤社區虱目魚養殖有著不同的生態面貌;上野博物館的參訪也讓學生對日本魚類生態有了初步的認識。最基礎的電車搭乘,對偏鄉小朋友而言也是非常有趣的學習經驗,羽珊和佳昀等同學異口同聲說,這次的學習經驗超級讚喔! 鹽埕區忠孝國小則是展現布藝創客的實力,在城東小學精心安排下。先由代表三校學生致詞的怡仁,展現練習多時的日語版感謝詞,獲得日方師生熱烈的歡迎。接著4~6年級的布藝小老師,自備了6部攜帶移動方便的縫紉機,加上家長協助錄製的日語操作說明影片,讓城東小學30位六年級學生親自體驗布藝製作縫紉之美。從日本小朋友完成作品之後的愉快興奮表情,便可知道手作之樂的魅力。連城東小學的學生台灣籍媽媽,和老師們都圍著布藝體驗攤位仔細研究,而且與忠孝老師們進行經驗分享,直說很希望之後還能很快有機會有此種交流體驗。因為從城東小學班級走廊上的學生提袋,便可發現媽媽們都會幫小朋友準備自製的布包提袋與抹布,布藝落實在每位學生的生活當中,也連結起台日雙方的情誼。在布藝體驗的同時,校長亦將創客自造教育與小校布藝文創特色,介紹給日方師生了解,暨出發前到高雄韓國國際學校交流後,再一次成功的完成學校特色教育外交任務。 之後的入班交流,心蕙跟羽喬表示見識到午餐結束沒有午休的感覺,因為在台灣,她吃完午餐後,通常就是會進行午休。此次參訪的城東小學,午餐結束後卻是小朋友們的自由活動時間,讓她好奇的問日本同學下午都不會想睡覺嗎?日本同學表示從小就沒午休習慣,而且學校很多社團活動,所以沒睡也不覺得累。昀蓉則是覺得日本學校的教室都很乾淨,所以他們入班後都能很快與日本同學融為一體,進行他們精心準備的交流活動,摺紙、玩大風吹、劍玉、竹蜻蜓、沙包等遊戲。最後的要離開時恩培跟吳勻異口同聲說日本同學都很喜歡布藝體驗,希望可以盡快再有機會到校交流。 入班共學是孩子們深刻的體驗,體會日本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台日學生很快融合在一起。城東小學校長田村芳夫透過翻譯表示很高興與高雄市的學校交流,也見證了高雄市地方學的多樣特色與學生的創意表現。當台日孩子們共同製作的鯉魚旗在大禮堂躍然升起,雙方彼此祝福的情感,奠立了城東、溪洲、忠孝與三埤深厚的友誼。接續,當日本學生和台灣學生以閩南語共同唱出丟丟銅仔的歌曲,動人的情感富足了交流的意涵,也讓高雄與小山市簽訂的MOU更加的在教育交流中落實。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06.jpg 07.jpg 08.jpg 09.jpg 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