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114年07月02日
  • 今日人次:29976
  • 總人次:55467419

林園區汕尾國小與「木」有約,秉予漂流木新生命,打造汕尾國小獨一無二文創品 「哇!!好可愛的筆筒喔!」「這是什麼種類的木頭呢?」「原來漂流木跟樹枝的枝條可以做出這麼有創意又實用的筆筒耶!!」;林園區汕尾國小鄰近高屏溪出海口,八八風災後順流而下的漂流木,成為師生合力創作的媒材,經過巧手改造,這些原看不起眼的漂流木被秉予新生命,搖身變為書架、木椅、筆筒、郵筒與飛機、木馬等,成為汕尾國小師生合力創作的獨一無二文創作品。 陳有福校長表示,學生們以漂流木為媒材、從擇木、量測、設計、現場實作等,每個過程都不馬虎,能讓學生深刻體會製作一件文創作品,所要付出的過程與辛苦;漂流木順流而下也許超過百公里,師生合力秉予漂流木新生命,讓漂流木不再僅是漂流木,也讓大家記取天災的可怕,保護環境的重要。 汕尾國小師生善用漂流木,來自於「莫拉克風災」過後,當時無情大雨沖刷山林,造成整個海岸被沖上岸的漂流木所淹没,這場浩劫是百年以來僅見的景象。汕尾國小位於高屏溪之出海口處,自從「莫拉克風災」過後,每逢颱風大雨時期,海邊及高屏溪河床都有許多的漂流木,待林務局開放讓人民撿拾。 學校發現漂流木似乎是放錯位置的物品,但是當人們可以善用它並加以創作,賦予新的藝術生命,為錯置的木頭生涯給予不同的價值,加上藉由漂流木的再利用,可以更了解對於環境生態保育的重要,運用在學生的藝術創作上,是非常好的媒材。 因為有地緣關係,並且與社區環保團體、屏東科技大學木工設計系團隊的合作,發展出屬於汕尾國小的漂流木藝術創作課程及木育課程。從102年的暑假開始,結合校本課程,每學期安排4~6節的木工藝術創作課程,讓每位學生都能學習到木作創作的課程,創作出趣味的歪腰原木存錢筒、原木蝴蝶、木頭喜鵲、創意枝條原木筆筒、實用的書架、木椅外,也有針對漂流木的認識課程。 在學校的課堂上,同學們認真的砂磨木頭,在林園漂流木協會龔琮勝老師、及校內藝術與人文領域蘇沛詠老師的指導下,在漂流木枝條創作課程中融入環境教育的理念,使學生從做中學了解樹木對自然生態的重要性。校長陳有福說,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木工的課程已推行多年,不僅可以激盪孩子們的創造力,也可以培養學生們的耐性,學生創作的木作品,不僅有獨創性,並且兼具實用性,甚至還有療癒的效果,學生也從創作的過程中瞭解樹木對自然環境的重要性。 陳有福校長說,處於E世代的孩子,可以從網路世界獲得無遠弗屆的知識,但也似乎逐漸遺忘了動手做的樂趣與感動,希望透過動手做工藝的興趣培養,來增加孩子無限的創造力,學習日本「木育」的精神,利用木材作為材料的教育活動,希望藉著體驗學習與藝術創作,培養孩子愛護自然環境的永續精神。 01汕尾國小師生善用漂流小,創作漂流木文創品.jpg 02-陳有福校長(中)與學生創作的漂流木文創品.jpg 02.JPG 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