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114年07月09日
  • 今日人次:34764
  • 總人次:55535803

高雄市教育局、中山大學與科技部翻轉偏鄉新科技,3D列印今天(16日)陸續進駐4偏鄉國中 100位龍肚國中師生藉由3D列印技術,從相互討論與分享中,共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3D設計造形名片,讓師生們都大呼很有趣。高雄市教育局與科技部、中山大學,於今天(16日)下午1時在美濃區龍肚國中舉辦「偏鄉3D列印課程」,將最新科技趨勢產業帶入偏鄉學校,讓師生藉由體驗與實作,為偏鄉學生開啟3D列印新視野。 活動課程中,龍肚國中校長林啟文與學生們,認真的跟著老師操作SketchUp軟體,隨著點、線、面的拉伸跟複製,逐漸形成圖形,並挑戰如何把自己草稿設計圖轉換成立體圖形,考驗著學生的立體視圖的能力,最後看著3D列印機把自己獨一無二的設計列印出成品,學生們屏息期待,高興的說,3D列印真的很有趣。 「偏鄉3D列印課程」從5月16日至6月1日,將在4所國中展開4場3D列印偏鄉服務課程,首場於今天(16日)在美濃區龍肚國中開跑,由高雄市教育局副局長戴淑芬、中山大學鄭英耀教授共同揭開「偏鄉3D課程」序幕,現場帶領100位師生,透過3D建模軟體操作、討論、分享後,創造出屬於個人化的3D設計造形名片,學生創意不斷,場面熱鬧有趣。 為了推廣3D列印於高雄偏鄉地區國中,科技部、高雄市教育局與中山大學將課程引入偏鄉地區,透過體驗與實作的方式,能讓偏鄉學童從做中學,強化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以不同的文化觀點認識科學概念,增進對科學的理解與興趣,帶動偏鄉地區的科普活動,以降低科學學用落差。 戴淑芬副局長表示,教育局致力於偏鄉科學教育推廣,此次結合中山大學共同推動偏鄉學校「創客風」,希望能為偏鄉注入資源與能量,未來希望能媒合更多的產官學資源,為偏鄉的孩子帶來更豐富的科技新知識。 課程從3D列印的建模,來啟發師生實作的能力,現場並播放創客影片,希望引導師生具備深入思考與拆解問題的能力,發覺出「創客」的特質:過程中,藉著大家的好奇心找出問題,運用智慧想出解決方法,巧妙地運用數位科技與網路,讓創意成真,製造出實體的產品或雛形,再以網路與他人分享成果。 鄭英耀教授指出,希望藉由「創客教育」培養不同的學員,挖掘出具備「創客精神」的人才,將DIY、數位與創新3個關鍵元素,結合注入動手做、數位應用與創新等,也在校園帶動學共創的精神。 「偏鄉3D列印課程」從今天起在龍肚國中開始,之後將分別於5月20日在大樹溪埔國中、5月26日內門國中、6月1日在旗山大洲國中等共計4所偏鄉國中,於下午1時至4時均有3D列課程,也歡迎鄰近學校共同參與偏鄉3D列印饗宴。 01-學生快樂完成自己的3d列印作品.jpg 02.JPG 03.JPG 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