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日期:114年07月02日
- 今日人次:29975
- 總人次:55467418
|
教育局推動民族實驗學校,今(24日)與原民會等參訪民族大愛國小民族實驗課程
民族大愛國小推動「民族實驗小學」,高雄市教育局於今天(24日)與高雄市原住民委員會到校參訪與觀課,瞭解學校推動民族實驗小學課程內涵;范巽綠局長表示,高雄市是全國第一個完備實驗三法的縣市,教育局鼓勵原民學校實施民族實驗教育,讓實驗教育兼具彈性與空間,以提升原民孩子競爭力,為原鄉孩子們築夢。
這是學校裡的瓢蟲、甲蟲,與其他學校不同的是,因為這裡的泥土比較溫暖,所以他們特別愛住在民族大愛校園裡的泥土,很不喜歡離開土地,所以發現他們的時候總是懶洋洋的;民族大愛國小小朋友以自己繪製的海報,高興的向來訪的客人介紹校園生態。
4年級布農族學生達海說,學校課程不少來自周遭與生活經驗,老師會叫他們就地取材在課堂上報告;5年級女生尤潔說,自己收集了校園30多種奇特的樹葉與種子,如樹豆、紅藜等,同時細心分類,也一一標示在校園何處發現,並製作成課程報告,從撿到第一顆種子開始,讓她發現身處的校園裡,其實是一個多彩與有故事的地方。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與高雄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於今天上午8時30分,邀集高雄市政府教育審議委員會、高雄市政府原住民民族教育審議委員會,聯袂參訪民族大愛國小,同時由范巽綠局長、谷縱.喀勒芳安主委帶領與會人員現場進行觀課,瞭解學校進行實驗課程的規劃與推動現況。
學校現場透過小米年曆文化時間作息版,以及「紅嘴黑鵯」與貓頭鷹文化象徵解說、小米播種祭英語課程、春耕藝術創作入班觀課、Msukun(一起):小米大地共生之旅學生心智圖研究發表、幼兒園文化種子公益主題環課程,讓現場觀課人員瞭解民族實驗學校建構的「族群與土地」,包括傳統山林生態的共生智慧,「小米成長向上勇氣、小米收穫彎腰謙卑」的生命態度與美學觀,開展多元族群共學共好的模式。
校長張新榮表示,民族大愛國小是莫拉克88風災後從原鄉布農族小學到山下異地重建的學校,為找回Bunun(布農)與土地共生的生命生態智慧,以小米文化課程,衍生生命學知識體系的教學實施,啟蒙學校布農族、原住民族、漢族、新住民孩子,漸進學習探索自己、融入族群與土地的關係,進而關心周遭環境的生態變遷議題,也是第一個由下而上,主動提出申請「Bunun:多族」實驗教育的學校。
學校教師團隊103學年度,參加教育部教學卓越獎與閱讀磐石獎競賽,榮獲閱讀磐石亮點學校,教學卓越金、銀質獎;104學年起促進引導團隊反思「原鄉偏鄉教育」新教育模式,向高雄市教育局提出申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期能透過申請學校型態公辦公營民族實驗學校,善用法令鬆綁與資源整合,找到原鄉偏鄉與多元族群的新共學共好未來模式,實踐「文化自信、創新方法、生命態度」的民族實驗學校教育理念。
教育局長范巽綠表示,實驗教育三法將實驗教育分為「學校型態」、「非學校型態」與「公辦民營」,高雄市是全國第一個完備實驗三法的縣市,讓學校經營走向多元化,特色化的趨向,也預示著「擇校世代」的來臨。教育局鼓勵原住民地區實施民族實驗教育,就是希望讓學校有更多彈性與空間導入實驗教育。
范巽綠局長指出,民族大愛國小從山上遷入大愛園區,全校團隊是多族群的組合,其中以布農族孩子為多數,並與多族群孩子一起共學共好,課程強調「學生主體」,引導「族群與土地」的人文生態知識,也積極推動民族實驗學校;期待有更多原住民重點學校與族群學校,能一起投入民族實驗教育,共同為瀕危族群與多族群孩子創造多元共學共好價值模式,翻轉教育思維,以提升原民孩子競爭力,為原鄉偏鄉孩子們築夢。
此外,為促進高雄市原住民教育發展,教育局結合原民地區在地人文特色,推動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與高雄市原住民委員會合作,於下午與高雄市政府教育審議委員、原住民民族教育審議委員會,在那瑪夏區民權國小召開聯席會議,會中范巽綠局長、谷縱.喀勒芳安主委帶領與會人員,共同探討民族實驗教育推動策略,以促進原民地區學校辦學效能,提升原住民學生學習成效。
01.JPG
02-范巽綠局長、谷縱.喀勒芳安主委到民族大愛國小參訪觀課.JPG
03.JPG
04.JPG
05-課程播種祈求收成.JPG
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