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113年04月23日
  • 今日人次:19347
  • 總人次:44523445

高雄市溪洲、三埤、忠孝國小~熊本南阿蘇「在地創生(Placemaking)」見學交流 溪洲、三埤、忠孝結盟申請2019年小校教育翻轉在地「高雄・熊本南阿蘇~「在地創生(Placemaking)見學交流學習計畫」,三校師生共27人於日前(6/16-21)赴日本南阿蘇村立中松小學校進行國際教育旅行,團隊結合動機是以課程與社區生態產業連結性佳,且具「在地創生」概念的鹽埕區忠孝國小,路竹區三埤國小,旗山區溪洲國小,作為見學「阿蘇綠色資產」聚落組合的交流學校,期待在高雄特有聚落生活文化中,以「厚實聚落資本」、「提升人力資本」面向,能面相社會,務實以生產與交易的方式,累進生活智慧之餘,也能於見學過程中,尋求對社區聚落的實質貢獻。 位在旗山亟待聚落創生的溪洲國小在本次交流活動主要以紙芝居(かみしばい)說書人的方式,演出旗山溪洲石岩寺的石觀音傳奇,並結合中寮山特色動物來演出舞台劇碼,創生在地文化的厚度,也事先讓孩子透過文本收集,了解日本常民生活及阿蘇火山區域創生的相關事務,作為本次見學交流活動的重點。 孩子們事前花了約莫一個學期的時間,從故事的田調、撰寫劇本、分鏡、排演、服裝、道具製作等,期待能將溪洲在地的常民故事分享給日本友人,事前充分的準備果然博得滿堂彩,南阿蘇村中松小學校的孩子們,透過簡單的日文字幕輔助,在小演員豐富的肢體語言與到位的表情中,領略了故事的內容,無不隨著故事的進展,露出時而欣喜時而驚慌的入戲表情,可說是一次成功的地方學分享外交。 其次,高雄旗山與日本南阿蘇都有默默一群為土地付出並努力行銷在地的一群人。孩子在溪洲了解並感受溪洲人「走大水,拚溪底」,勇於挑戰生活困境的精神。這樣的精神同樣在日本南阿蘇做了印證,南阿蘇人面對火山的威脅,透過重建,並辦理農泊與當地導覽的活動,讓孩子們深深感受到面對困境依然堅持信念,堅定不移的愛鄉情懷。玉婕表示:「居住農泊期間我住在坂本先生家,晚上用餐時坂本太太帶我們去她兒子開的餐廳,這間餐廳曾受地震影響,但坂本夫妻不放棄,反而更加用心改進自己的料理,享用每一道菜時都可以感受到當中的小細節,充分展現日本人精益求精的精神。」 旅程雖然只有短短6天,但對於「在地創生」的學習卻有滿滿收穫。在南阿蘇大觀峰的洗手間,馬桶中看似髒水卻是回收水的再利用,雖然水呈現茶色,但是卻沒有臭味,品希為此感到驚嘆與佩服,覺得冬季缺水的高雄也能效法。威竣在中松小學和當地學生一起吃午餐時,發現他們都會將營養午餐吃到一滴不剩,並且會將午餐的牛奶瓶做好吸管、吸管套以及紙盒的分類,就連紙盒折扁的方式都有一定的模式。只要願意做,很多事情都能變成可能,日本人做事的用心以及面對土地的態度都相當值得我們學習。 三埤國小四年來推動「小校教育翻轉在地」特色課程,將饒富生命力的虱目魚養殖、行銷世界的螺絲產業、與王爺信仰的社區文化,結合校本閱讀、藝文的混齡教學、雷射雕刻的科技實作與社區踏查學習,並成就傀儡戲社團演出的學習動能。今年獲得全國創意偶戲比賽特優的學生們,藉由高雄在地的傀儡偶戲,分享了歡樂喜慶的台灣慶典廟宇文化。 經由伯公與埤埤問答的開場下,學生精巧操作提線戲偶與流利的日語對白拉近與日本學童的距離;接續的喜氣洋洋的小獅子走演到學童旁邊,更是吸引住學童的眼光;最後震懾的音樂配合「四將與王爺」的氣勢,完全是全場的師生目光的焦點,非常成功的分享台灣慶典廟宇文化與戲曲之美。 四年級學生尹荃說:因為要說日文介紹台灣的廟宇文化給中松小學的師生,剛開始非常的緊張,但在老師與HOME爸的鼓勵下(前一晚校長與HOME爸還幫我惡補一番呢),和大家通力合作,最後表演很順利,非常開心自己完成著麼困難的任務。 利用藝術的表演讓原本偏鄉小校木訥害羞個性的學生,以傀儡戲偶操作、對白的演出,除了贏得許多日本學童驚奇的歡呼聲,演出後落落大方的分享操偶技巧,更是讓日本的師生們印象深刻,也對高雄教育的多樣性與生命力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在日本生活的見學,讓三埤學童對自然環境的愛護有更深的體悟。品嫣表示:導覽員哥哥的介紹,讓我知道阿蘇火山從30萬年前至今的演變,藉由一小段影片與動態模型,更加了解阿蘇火山的形成,並且學習到該如何防範火山爆發。佳昀也說:從火山博物館知道,火山爆發雖然可怕,但火山帶來的泥土卻是草千里土地上動、植物需要的養分,大自然真的很奧妙。我們人應該好好愛護資源,與大自然和平共處。另外,瀚中到了熊本城看到殘破不堪的古蹟,充滿祝福的語氣說著「地震的威力讓我很害怕,但看到日本人迅速的進行復原工作,對於日本人的執行力非常佩服,希望熊本城能夠像以前一樣,盡快的恢復以前的樣貌。」 體驗日本常民生活,了解不同的文化,讓偏鄉的學童視野更寬廣,也懂得感恩。曙瑄說:HOME爸、HOME媽帶我們到田裡耕種體驗,將自己親自採收的蔬果製做成晚餐,吃起來特別甜美、有滋味,餐後大家一起分工合作清洗碗盤,一下子就完成了;還有去公共浴場也是非常特別的體驗!惟同也表示:從Home爸教我們製作蕎麥麵,從麵糰的搓柔、擀平、切成一條一條放進鍋子,最後好吃的喬麥麵就完成了。雖然外觀沒有很好看,但我的心裡還是有大大的成就感。有了這次的體驗,讓我知道日本飲食文化與做飯的困難,也讓我了解父母的辛苦。 鹽埕區忠孝國小則是再次展現布藝創客的實力,在南阿蘇村中松小學精心安排下。先由代表三校學生致詞的怡薰,展現練習多時的日語版感謝詞,獲得日方師生熱烈歡迎。接著高年級的布藝小老師,自備6部攜帶移動方便的縫紉機,加上家長協助錄製的日語操作說明影片,讓中松小學30位高年級學生親自體驗布藝餐墊製作縫紉之美。 從日本師生(老師也很有興趣一起體驗)完成作品之後的愉快興奮表情,便可知道手作之樂的魅力。連中松小學邀請來的日本媒體朋友,和日本老師、長官們都圍著布藝體驗攤位仔細研究,而且與忠孝老師們進行經驗分享,直說很希望之後還能很快有機會有此種交流體驗。因為從中松小學與忠孝學生,進行午餐食育交流時,馬上就將剛做好的餐墊拿來使用,讓布藝落實在每位學生的生活當中,也連結起台日雙方的情誼。在布藝體驗的同時,校長亦將創客自造教育與小校布藝文創特色,介紹給日方師生了解,再一次成功的完成學校特色教育外交任務。 之後的入班交流,思璇跟雅知表示見識到日本同學惜食,午餐吃光光的精神,怡安也表示午餐結束後沒有午休,跟台灣不一樣,小朋友吃完午餐後,在台灣通常就是會進行午休。此次參訪的中松小學,午餐結束後,同學們便跟著日本的小朋友進行稻草人製作,大家手腳並用,以日本老師提供的製作方法,加上有限的英日語及肢體語言,和日本同學合力完成每一組不同的稻草人,一點都不會想睡覺。育榛則是覺得日本同學也都很熱心,所以他們都能很快與日本同學融為一體,跟他們一起完成稻草人製作活動。最後要離開時,茜琳表示日本同學都很喜歡布藝體驗,希望未來能再有機會到日本交流。 同時她也發現台灣的限塑政策與環保意識比日本執行得好,因為購物時日本店員還是會多給塑膠袋無所限制,而且商品也大都過度包裝。而前一晚的農泊民宿體驗也讓大家留下餵牛與睡在日式平房塌塌米床上的難得經驗。 本計畫學習結構,以在地原生生態為主要內涵(溪洲的中寮山生態、洲地開發精神;三埤的魚塭生態、偶戲演繹;忠孝的駁二生態、舶來布藝),透過創生的生產歷程,以再生的生命資產,用體驗、對話、舞弄、手作等方式創造出原生生態可能的價值本質。在南阿蘇有草原保育經驗,在台灣則有中寮惡地形的維護經驗;同樣的在常民常使用的物件中,譬如忠孝國小的布藝有午餐餐墊自製的創客手作課程,在南阿蘇村中松小學的食育實踐則有餐巾自製的手作課程。 同樣的在原生生態的產業中,南阿蘇有牧場和牛放牧的體驗遊程,路竹三埤則有虱目魚魚塭的常民美味,進而衍生的魚菜共生課程。我們期待的是孩子透過不同的常民生活,能有不同的生活視野產生,更期待孩子透過類似的常民經驗,能彼此分享傳遞多元的生活視野。期待給學生一個關於常民生活為主題的視野教育(View education for Student),Learning about student, Learning for student , Learning in student, Learning share people為了學生生活需要,並能深入學生學習主體,期待成就學生能將學得的生活智慧分享給別人的全方位視野教育。 01 (1).jpg 01 (2).jpg 01 (3).jpg 02 (1).jpg 02 (2).jpg 02 (3).jpg 03 (1).jpg 03 (2).jpg 03 (3).jpg 03 (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