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113年04月19日
  • 今日人次:4303
  • 總人次:44443583

高雄市教育局海洋通識教育-探索海洋,促海洋保護觀念融入校園教育 高雄市教育局今天(13日)在七賢國中,舉行今年度第一次海洋通識教育研習,有全市國中小校長、教師80人參加,現場邀請詮日儀公司趙尊憲協理、高雄科大海洋科技發展處長董正釱演講「探索海洋」、「海洋污染」 等;教育局長范巽綠致詞時也提醒大家重視海洋生態污染議題,將保護海洋觀念融入與深化海洋教育。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約一千五百多公里,四周的海洋生物資源相當豐富,生物種類將近有全世界的十分之一。人們居住環境都處臨海不遠地帶,與海洋之關係十分密切。趙協理在演講中提到,台灣在海洋能的運用其實有多個層面,包括風力發電、波浪發電、潮汐發電、海流發電、溫差發電等,其中我們較不熟悉的海洋溫差發電,其實就是利用深海冷水(約攝氏1.7度)與表層的溫海水(攝氏24度)之間的溫度差,經熱傳轉換來發電。由於深層海水與表層海水溫差可達攝氏25度,因此效率較高。 另外,簡報中也提到,新興的海洋資源「稀土」與「可燃冰」,稀土資源是元素周期表上看起來很不起眼的一些元素,但由於其獨特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因此可用來製造激光制導武器、先進戰機、軍用夜光鏡、導彈、iPhone、電動汽車、風力發電機、核能等。而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是天然氣和水再一定溫度與壓力條件下相互作用形成的貌似冰狀可以燃燒的固體,是近20年來在海洋和凍土帶發現的新型潔淨能源。海洋資源的多樣化與豐富性,可以做各項運用,達到永續環境發展的效果。 海洋的資源雖然豐富,但也由於人類毫無節制的開發,所製造出來的污染問題,不僅危及人類在陸地上的生存,也使浩瀚的海洋變成一個超大型垃圾場。台灣地狹人稠,工商業迅速發展,沿岸海域環境逐漸遭都市廢污水、工業廢水的污染,沿海溼地迭遭海岸開發之破壞,海洋生態與環境品質也因而逐漸下滑。 因此董正釱處長在簡報中,整理了幾項海洋汙染可能的來源:一、陸地的污染源-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廢污物、工業廢(污)水、有害物質、農業廢污物等。二、船舶的污染源-船舶因意外碰撞或擱淺導致油料洩漏等。三、海上傾倒棄置的污染源-陸地上各類型的固體廢棄物或廢液,以船舶或其他交通運輸工具運送到海洋棄置。四、大氣層的污染源-船舶、汽機車排放之廢氣及工廠煙囪排放之氮氧化物及硫氧化物所造成的酸雨沉降。五、海底活動的污染源-從事海洋石油探勘作業時,發生溢油或噴井事故等。而台灣海洋及近岸海域污染,更包含了海洋微塑膠、重金屬污染、有機物及營養鹽污染等等。 海洋污染會影響海洋生物之生態平衡,影響魚類的生長與繁殖,造成水產資源的嚴重損失。傾倒於海域之廢棄物,若含有放射性物質或重金屬時,會蓄積在水生物體內,使食用者中毒,造成急性或慢性病變。由此可知,海洋汙染並非單純海洋問題,而是整個生態系的問題。因此董正釱處長也提出幾項改善方式:1.建立與有效管理的海洋保護區。2.瀕臨絕種海洋生物的保育與復育。3.降低並排除污染物進入海洋。4.長期的漁業管理。5.加強海岸管理。希望生活在海島上的我們,體認到海的重要,珍惜海洋資源,海洋的救援行動才能落實。 范巽綠局長表示,經由對海洋汙染種類的認識,我們更可以提出策略去防制海洋汙染,永續經營這片提供豐富資源的母親之海。希望這次的研習除了提升教師們對於海洋的情意之外,也能將學習到的海洋專業知能應用在教學,使海洋首都的學童能夠更加了解海洋(知海)、貼近海洋(愛海)、擁抱海洋(親海),落實海洋國家概念之目的。 111.JPG 222.JPG 333.JPG 444.JPG 555.JPG 666.JPG